终于等到您了
我们一起聊聊吧!

汉川历史名人和著名人物

汉川因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全境而得名。境内地势平坦且较低洼,由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,属平原湖区,资源丰富、土地肥沃,素有“江汉明珠”和江汉平原“鱼米之乡”的美誉,汉川市属少数民族杂散居住地区,共有土家族、回族、满族、朝鲜族、蒙古族、瑶族、傣族、黎族、侗族、东乡族、纳西族、京族、畲族、布依族、白族、彝族、锡伯族、独龙族、藏族、维吾尔族、佤族等21个少数民族。这里不仅历史悠久,风景优美,这里还诞生了很多历史名人和著名人物。

汉川市


何羽道:
何羽道,原名金榜,学号远耀。后改名羽道,号翼人。光绪八年六月初八日(1882年7月22日),生于湖北省汉川县南河渡蓝家岭(今属汉川市南河区姜岭乡)。世居何家畈北头,家世艰难,祖父屡受土豪劣绅欺压,终被迫迁居蓝家岭。1928年1月4日,壮烈牺牲于汉口济生三马路刑场。

梁耀汉:
梁耀汉,湖北汉川人,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。1903年和同乡邹幼云一起自费来到日本经纬学校留学。1905年2月,完成学业归国,入新军前锋营当士兵,不久进入陆军特别小学堂深造。1905年初夏,在武昌左二巷成立革命团体群学社, 不久又在郎家巷开办“明新公学”,与吴贡三、殷子衡在黄州成立鸠译书舍。1906年2月日知会成立,进行反清斗争,不久,群学社、明新公学与日知会合并,梁耀汉成为日知会的领袖之一。1907年2月被省缉捕队通缉,脱险后家财荡尽。1909年赴四川新军十七镇司令部工作,1910年考入四川陆军讲武堂,1911年毕业回司令部任参谋。11月代表四川党人协助新军取得资州起义的成功,四川革命成功后,梁耀汉被推举为四川巡警总厅正司令官。1912年2月黎副总统应湖北党人的要求电调梁耀汉回鄂工作,并派专人赴川迎接。梁耀汉只好辞去所任职务,四川军政府给予川江巡阅使名义并派士兵护送。 梁耀汉一行人船至四川奉节,遭到匪兵的袭击,梁耀汉和壮烈牺牲,年仅29岁。

梁钟汉:
梁钟汉,字瑞堂,梁耀汉之兄,湖北汉川人。1906年留学日本,加入中国同盟会。曾受孙中山之命,回鄂发起革命运动,被捕入狱。武昌起义后出狱,历任襄河游击总司令、黎元洪顾问、河北省议会议员,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。1915年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。后任中华革命军湖北宜昌司令、鄂西靖国军梯团长兼前敌总指挥、广东军政府大元帅参军、参议。1926年被委任为武昌攻城别动队总指挥,协助北伐军攻城。后长期从事实业和社会工作。新中国成立后,任湖北文史馆馆员。

梁辉汉:
梁辉汉,湖北汉川人,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。1905年随兄长赴日本留学,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后, 梁辉汉在汉川马口集合义军响应,高举十八星大旗,成立汉川军政分府。后奉鄂军总司令黄兴令,任游击总司令部参谋长、专员,负责筹集饷械,招募新兵,随军转战鄂中、鄂北。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后,又随兄长梁钟汉在荆襄举义,事败后流亡申江。梁辉汉后奉革命党人田桐、赵鹏飞委派,偕其堂弟梁耀斌潜回到湖北,召集旧部,谋划襄河起义,因实力悬殊,起义失败。梁辉汉不幸被捕,受尽酷刑,坚贞不屈,最终壮烈牺牲。

田宗汉:
田宗汉(1839—1906),字云槎,号瀛峤,,清代医学家,汉川人。清咸丰贡生,家有收藏万卷古书籍书楼一座,名“对古楼”,田少时读书其间。“喜轩歧医学,舆地图经,策论兵书。尤爱测算技术,怀有为乡邦澹灾拯溺”之志。年未二十,投笔从戎,所经江河,留意考察,更着意于汉江利病。
先后撰写《汉水源委考》、《治汉要略》、《汉川图记征实》、《湖北省汉水图说》,绘制《汉川县舆图》。《汉川县舆图》初测于1884年,后经三次复测定稿付印,前后历时11年。为湖北第一张县域平面图。《湖北汉水全图》对湖北汉水流域的城池、疆域,沿革、天度(经纬度),山镇、堤防、田赋,物产、集市,职官、兵事以及汉水利病和治水方案,作了详细记载和说明。《湖北汉水全图》定稿于1901年,始测于咸丰年间,历时40余年,为湖北最早的《汉水全图》。早在1896年,田即主持腾池河疏浚工程,设计在乌柏口修建朝天石闸的方案,创制“排壅龙”和“制沙龙”等疏河器具。“乘流排壅”,“借水制沙”,“数日之工,较挖挑两月尤多”。但十易寒暑,工未竟,田怀着“对古楼藏万卷书,乌柏口遗恨万年”的悲愤而含恨终天。疏浚之事亦随停。

魏人镜:
魏人镜,字茂年,号复我,别号苏,丁集魏家湾人(今湖北汉川市马口镇丁集村)。
1922年春,入湖北省立第一师范。与同学陈定一等结觉社。1924年春,参加武汉学生联合会,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同年经陈潭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,与王平章、刘子谷等在汉川领导反帝爱国运动,寒暑假以举办英语补习班为名,组织十多名进步青年阅读《向导》、《中国青年》等书刊,同时开办平民夜校多所,以宣传革命。1925年8月,任中共汉川县特别支部委员,1926年2月兼任共青团汉川县特别支部书记。
1927年5月,湖北省委成立,魏任组织部秘书。同年冬被调至武昌市委工作。11月下旬,领导武昌武胜门外纱厂工人罢工斗争。12月5日,组织裕华纱厂工人罢工,反对武汉卫戍司令部逮捕工人领袖。1928年1月,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兼武昌市委书记,3月率市委干部在豹子澥地区开展春荒斗争时,被武汉警备司令部侦缉队察觉,在掩护同志转移时被捕。3月17日就义于武胜门外螃蟹甲。

向忠发:
向忠发,湖北汉川人,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。1880年生于上海,出身贫寒,小学五年辍学。随父母迁回湖北原籍,14岁入汉阳兵工厂学徒,16岁转入汉阳造币厂学徒。工厂倒闭后去江西一家大户做佣人,3年后因受东家赏识介绍进入轮船公司,仅4个月即升任二副,两年后再升大副。以后几经波折,在当时国内规模较大的汉治萍公司属下的轮船上做事,并日渐因其识字较多,活动能力较强和热心助人而被吸收参加当时的汉治萍工会工作。几年之后,即1921年,他已经成为拥有上千名会员的汉治萍工会的副委员长。次年,中共党员许白昊发展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之后积极参加工人运动。在1928年7月召开的中共六界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,成为中共领袖。1931年6月22日被国民党特务逮捕,6月24日被枪杀于上海,终年51岁。

尹应元:
尹应元,名祎,字乾泰,号春寰,祖籍江西庐陵县灉江,湖广汉阳府汉川县(今湖北省汉川回龙池口)人,明朝进士,系邦浙公之孙。
成为进士之后,尹应元于1574年被明朝廷任命为清丰县令。因为政绩卓著,于1580年升任刑部云南司主事,历任员外郎中(见1872年《清丰县志》第4卷记载),后又出为凤阳府知府。尹应元在凤阳知府任上没有多久,从汉川老家传来了父亲去世的噩耗,于是,遵守朝廷制度,在1586年去职回乡守孝。1588年,尹应元为父亲守孝满25个月,起复任大名府知府。大名府原无社学,明万历十七年(1589年),尹应元占用大名府城南门、北门外空闲官地,又购置东关、西关徐第等居民地基,建四处社学,购置土地二百五十亩,所得田租用于教读。尹应元又捐银三百六十七两,元城知县刘三英捐银六十两,作为经费,大名府的百姓感激尹应元(见1672年《大名府志》第1卷记载)。
1589年,朝廷调尹应元担任真定府知府。在长达三年的真定府任上,尹应元为当地老百姓办了很多实事,深得民心。明万历十九年(1591年),真定知府尹应元与许瓒、许金、许守谦祖孙三人共同修建“三世中丞”坊。

王道直:
王道直、字履之、别号孺初,明代汉川人。万历四十三年乙卯科进士,任左都御史,掌院事。朝廷封赠其祖父王一善为通议大夫,封赠其父王应祯为通议大夫,其子王永恩荫贡生。历任保定府推官、郡守、任职期间,坚决反对为大太监魏忠贤建生祠。在他的激烈对抗下,建生祠一事流产,而他也受到排挤打击在七品官保定府推官任上待了十年。 崇祯年间、王先生升任督察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,都察院操江,负责全国各地水路船只的警备防范事宜,并与名将史可法联手杀寇,使江南人安地静。戍寅年,朝廷召入为兵部右侍郎,转左,署尚书事。叙黔功,加一品服俸。庚辰七月,升左都御史,掌院事。壬午五月,谢恩病归。素服守孝,身居家乡一室九年,年七十而逝。

何三麻子:
何三麻子,名仲衡,号大化,明末清初汉川人。在家排行老三,因小时出过天花,所以乡人起绰号何三麻子。是明代中宪大夫尹应元的女婿,亲妹妹嫁给了都察院左督御史王道直,照理说他本是飞扬跋扈之辈,但他却从不依附富贵,他自幼攻读诗书,成为县内廪生 。性格豪放大气,爱打抱不平,至今湖北、江西、河南等省份都流传着很多何三麻子行侠仗义的故事,如《三道难题》、《我叫何三麻子》、《石头汤》、《河里赶猪》、《棒槌落地要生根》等。何三麻子死后葬于汉川马口丁集。但他的故事却代代相传,成为汉川人民心目中最睿智的侠客。

匡厚生:
匡厚生,湖北汉川田二河街道人,生于一八七三年,排行老二。匡自幼聪颖,18岁中秀才,以八股试考入本县之泮宫。一九零四年东渡扶桑,就读日本国立德正大学。一九零六年经张难先介绍会见孙中山,遂加入同盟会,结识董必武、于右任、南汉宸、冯亚佛、向岩等人。毕业回国在吉林辅佐督办陈尚墀筹建自治日报馆,此时闻武昌首义成功,力劝陈响应,无奈陈无兵权,甘镇统制孟思远反对,反遭追扑,只身遁于上海。次年南北议和,进入北京,初在《边事日报》任主笔,因反对袁世凯专制,该报馆被查封,继在《共和新报》任主编,因揭霭曹锟贿选内幕险遭逮捕,被迫南下,经湘贵入川,被滇军第八军军长叶荃(晋如)聘为军事顾问,结识该军师长杨虎城,转战川甘陕豫。一九二六年北伐战争期间,杨虎城被南方军政府委任为第十军军长,其被委任为该军政治部主任;杨虎城任陕西省主席时,其被聘为陕西省府顾问,交往甚密,还为其父辈撰写《一门三贤卷》。西安事变后,杨被迫下野出洋考察,其也辞省府顾问之职,入西北农学院任教。其间利用各种关系掩护革命同志和进步学生入延安。一九四六年,其利用时任中央监察院长于右任的关系,参与策划弹劾陕西省主席祝万周,迫使其下台。解放后获政府优厚待遇,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卅日与世长辞,享年八十四岁,著有《中国铁道要安全》、《法学通论>>、《西安围城诗百篇》等。

匡子桢:
匡子桢,谱名裕祥,号伏枥生,1875年11月11日生,匡厚生的三弟。湖北省汉川县田二河人。 清末秀才。1906年赴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,加入同盟会。
回国后,曾在吉林边务巡警学堂、天津交涉学校、陕西省立职业学校任国文教员,烟台鲁军司令部执法官、北平《边事日报》撰述等职。曾翻译出版《日本宪法》、《日本行政法》、《日本警察法》。其著作已发表的有《中国历代开疆人物传》、《边笳集》、《延安厅锁记》、《烟台笔记》和《汨罗江航行记》等。
他为人正直,拥护共产党,1925年,支持三个子女加入中国共产党(其子匡友之是革命烈士,女匡杏云为中共党员)。抗日战争时期,积极投入抗日活动,历任汉川县宪政促进会主席、天汉县参议会议员、鄂豫边区人民代表等职。

向岩:
向岩,湖北汉川人,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。1905年赴日本留学,入东京陆军东斌学校。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,1908年毕业后回国,赴川任陆军速成学堂教官,兼督练公所编译制度等科一等科员。1911年武昌起义后,以川南宣抚使名义发布《谕巴蜀檄》。1912年任鄂军第八师参谋长,后以裁军去职。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后,任江南陆军第一师参谋长。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,曾回国在襄河组织反袁斗争。护法运动期间,任靖国军联军第八军参谋长兼第二混成旅旅长,转战鄂蜀秦陇滇黔七省。1922年参加北伐,任广东韶关大本营将校团副团长、北伐军第五路司令等职。1925年任国民军第三军左翼督战官、游击司令。1926年在鄂组织北伐军别动队。
1937年抗战全部爆发后,向岩任汉川县长,不畏日寇多次上门威胁利诱,始终战斗在抗战第一线。向岩利用社会声望,营救出大批共产党人和爱国学生,为创建天汉抗日根据地作出特殊贡献,使汉川成为鄂豫边区的战略支撑点、战斗桥头堡、给养生命线。1949年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参事、湖北省政协特邀委员、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。

冯亚佛:
冯亚佛,名镇东,字亚甫,湖北汉川人。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,结识黄兴,倾向革命。1905年加入同盟会,赴南洋宣传革命,任《中兴日报》编辑。武昌起义后,回鄂任都督府秘书,后转任河南汲县知事、湖北府河口税局经理。1913年以税款支援“二次革命”,事发避走日本,参加中华革命党,不久在南洋群岛办理党务。
1916年回国,次年任广州护法军政府大元帅府秘书。后任许崇智粤军总司令部秘书长、福建仙游县知事等职。1926年冯回鄂任江汉宣抚使参赞,与胡汉民、田桐等创办《太平杂志》。因深感江汉平原水利失修,遂实地考察,著《改造湖北水利计划书》一书。蒋介石建立南京政府后,冯隐居南京,醉心佛学,自号亚佛,种花作诗,有《证果园诗草》。抗战爆发,辗转鄂渝。解放后,任湖北省政府参事室参事。

陈文彪:
陈文彪,亦名木相,湖北省汉川人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任红三军九师十七团排长,第七师十九团连政治指导员,红二军团五师十五团政治委员,红二军团第五师十五团政治委员,第六师十六团政治委员。参加了湘鄂西、湘鄂川黔苏区反“围剿”和长征。1937年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。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

王平章:
王平章,又名王远清,湖北省汉川人。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。1924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27年1月出任武昌县农民协会委员长。后先后担任中共鄂豫边特委常委、组织部长,鄂豫皖特委常委、宣传部长,皖西北特委常委、军事委员会主席,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,鄂豫皖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委员长,皖西北特委书记,鄂豫皖省委委员,红二十五军政治委员,红二十八军政治委员等职。1933年3月28日,王平章同志在银沙畈战斗中壮烈牺牲,时年32岁。

胡沙:
胡沙,戏剧剧作家、导演、理论家,生于湖北省汉川马口镇金河乡徐家坮。原名徐茂庭,戏曲编导。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后入延安青年干部学校学习。曾在华北大学三部任教。建国后,历任中央戏剧学院教员,中国评剧院导演、院长,北京市戏曲研究所所长,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,中国剧协第三届理事、第四届常务理事。评剧院原院长。曾任中国文联委员、中国剧协理事、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名誉会长、北京市文联委员、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。编导的剧目有《小二黑结婚》、《祥林嫂》、《春香传》、《夺印》等。著有《评剧简史》等。

宋扬:
宋扬,原名子秋,作曲家,汉川马口镇人。1938年毕业于黄冈仓子埠正源中学,后考入国民政府武汉军委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。1944年,创作出一生中最有影响的《读书郎歌》。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曾任抗敌演剧四队音乐创作员。建国后,历任长沙市工人文工团团长、中国音协湖南分会主席、湖北省文化局创作室主任兼省音乐家协会主席、《歌曲》副主编、中国音乐研究所特约研究员。作品有歌曲《古怪歌》《读书郎》、《天地之歌》等。《人民的太阳》1954年获全国群众歌曲评选二等奖。晚年在中国艺术研究所从事歌曲创作理论研究,写了《试谈八十年代初期的抒情歌曲》、《歌唱伟大的社会变革》等多篇创作评论文章。

尹先炳:
尹先炳,汉川羊占村人,1950年3月任贵州军区副司令员。1952年12月28日参加抗美援朝,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6军(当时中国军队里唯一的一支合成军,第32师、第46师、第47师)军长(政治委员陈云开)。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。1958年回国后,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物质保证部副部长,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院务部副部长。1983年1月,军委准备让其出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,他答复一个月后报到。1月6日,他的亲密的战友杨勇将军和徐立清将军在同一天去世使他悲伤过度,当晚脑溢血发作住院,2月10日在北京301医院逝世。

晏道刚:
晏道刚,湖北汉川人,1907年就读于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。1911年7月以学生军排长入伍,后参加武昌起义。1919年10月任湖北督军署参谋。1925年8月任两湖巡阅使署参谋。旋调任陆军第二师参谋处处长。次年8月加入中国国民党,参加北伐战争。国共分裂后,曾任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办公室主任兼第八期第一总队队长。1934年3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。1935年,蒋介石追堵红军长征失败,调他为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参谋长,监督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投入反共内战。西安事变发生后,蒋介石以渎职罪将其扣押8个月,并永不录用。1937年8月,经何应钦保释回武汉,任军政部武汉办事处主任,主持抗日军队军火接济调配工作。1939年任重庆抗日战地党政委员会委员兼军务组长,曾与李济深、孙科等人秘密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,主张倒蒋。1945年8月,被蒋勒令退职。
1946年回武汉闲居,次年赴上海,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驻沪代表郭春涛接头,受命任民革驻武汉特派员,参加民革地下组织活动。1948年,接受中共江汉二地委城工部部长邱肱良领导,参加迎接解放的工作。曾策动汉口市长晏勋甫设岗哨维持武汉治安。新中国建立后,任中南行政委员会参事室参事、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团结委员会委员;积极推销公债,赞助捐献飞机,支援抗美援朝。1954年被选为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、省政协 委员和省民革常委,任省参事室参事。

葛先才:
葛先才,湖北汉川人,抗日爱国将领。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。参加北伐战争。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独立师排、连、营、团长。1935年任军政部预备第十师参谋长、副师长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任第十军预备第十师师长,军事委员会少将高参。先后参加淞沪抗战、徐州会战、武汉会战和衡阳保卫战。其中衡阳保卫战,与方先觉、容有略、周庆祥率部18000余人坚守衡阳城47昼夜。所余仅600人。是抗战期间守城时间最长,杀伤日军最多的战例之一。1946年起任第二十八军一九二旅少将旅长,整编第二十三军一九二师师长,整编第二十八师副师长,国防部中将部员。

黄良辉:
黄良辉,字耀庭,汉川分水镇三屋台(同心村)人。高祖宏毅三世迁居汉阳城,髦年为汉阳邑候张小莲赏试,引置署中,躬亲督课,继而受知于汉阳郡守刘冰如和学使冯展云先生。三十一岁时,考中了同治庚午科举人(1870),榜上名列一等第一名。当时被称为“天下第七,湖北第一”。湖广总督张之洞为其题词曰:“五百年必有名士,十三省只此秀才”。

汪桂芬
汪桂芬,生于1860年,卒于1906年,名谦,字艳秋,号美仙,小名惠成。汉川县城关人,梨园世家出身,演员。其父汪连宝是清道光、咸丰年间春台班有名的武生。
汪桂芬个性耿直,不畏权贵。尤其痛恨那些旧戏班的封建把头。演戏时,喜欢乘兴而歌,尽兴而止。时演时缀,往往临场不演,有时已经勾上脸(演红生戏),却又从后门溜走。晚年甚至精神失常,作“头陀和尚”的装束,自号“德心大师”,却在北京东城干面胡同一座小庙里有时自拉自唱。及至门外站满了听众,他又突然走开了。这些怪癖,正是他对剥削者的一种自发性抵抗,结果竟然弄得满身“戏债”吃了官司,以至在46岁的年纪潦倒死去。

赞(2) 打赏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刘延安博客 » 汉川历史名人和著名人物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